大象,大象,你的鼻子為什麼這麼長?
為了寫這篇推薦文,下這個標題的過程中才發現,原來這首童謠是日本童詩創作家窗道雄寫的,後來改編成中文童謠。不過這跟本文關係不大(離題是我的強項)。這次去了泰國突然對大象有點著迷,回美國後連續看了兩本跟大象有關的書,藉此與大家分享。
Water for Elephants / Sara Gruen (中譯本:大象的眼淚)。這本書其實已經出版幾年了,不過當時並沒有特別引起我的興趣,而且也不記得在雪梨有看到它在熱賣/促銷櫃上,所以也沒有機會翻看簡介。總之,藉著我與大象突如其來的接觸,也讓我有機會讀到了這一本很棒的書。
故事的第一章是篇楔子,蜻蜓點水式地點出發生在全書後半段的事件,兩位女主/配角(Marlena與Rosie)以及兩位男主/配角(Jacob與August)都一起出現在這一個轉變命運的場景裡,作者描述這瞬間事件的過程中,若有似無地讓讀者約略猜測這些角色的關係及其命運,非常有技巧地點到為止,留給讀者無限的好奇與揣測,是一篇很成功的楔子。
全書的故事分段由年老的Jacob穿插其中。已經約90歲高齡的Jacob住在養老院,本書藉著他在院中的處境、與看護及院友的互動、以及Jacob闡述自己心理的想法,來逐漸導出每一個階段的故事,幾乎像是一本Jacob的回憶錄。當然說回憶錄只是個比喻,本書主要部分(Jacob年輕時的故事)的寫法是以第一人位、第一時間來描述,完全是臨場的進行式。
故事於Jacob還在康乃爾大學就讀獸醫系開始,很快地帶進主題,他因緣際會加入了巡迴馬戲團的班底。在這個制度與規模都不入流的馬戲團裡,Jacob接觸了三教九流的團員,逐漸衍生出大小事件,漸漸推向愛恨情仇的高潮。Jacob除了和經理August與他的妻子Marlena有很多複雜的情緒,其他兩位團員:侏儒小丑Kinko(Walter)與雜工Camel,也是書中相當影響Jacob遭遇的人物,尤其是Jacob與Kinko先敵後友的關係很巧妙。而整個馬戲團則因一隻大象Rosie的加入而產生了極大的變化,這隻大象尤其是Jacob、Marlena、August這奇妙的三角關係轉變的催化劑。
作者對人物的刻劃很有一套,她利用很多表情和肢體語言的描述來暗示人物的情緒,而不是直接把情緒寫出來,甚至於各種動物的行為與反應,都描述得很仔細生動,無形中更增添了馬戲團裡一觸即發的緊繃氣氛。故事的發展環環相扣相當緊湊,每一個事件都是伏筆,伏筆加伏筆,滾出一顆大雪球造成最後的雪崩。
本書最終仍由年邁的Jacob結尾:在他不斷回想起跟著馬戲團巡迴的年輕歲月時,也去參觀了正在鎮裡表演的馬戲團,然後在出人意表的結局安排下嘎然落幕。
在找本書聯結的同時,我才欣然發現,Water for Elephants早已籌備並完成了本書的電影製作,目前預訂於今年(2011)的四月推出,一整個有受寵若驚的感覺,因為這是一本很適合拍成電影的書,故事的情節都很能夠影像化,不會像其他優秀的名著卻有很多拍不出來的元素。知道拍成電影時已經是製作完畢,所以我也沒有太多預想的演員,看了一下本片的選角,最讓我驚喜的是飾演August的Christopher Waltz,如同大部分的觀眾一樣,我第一次認識他是在Inglourious Basterd,以及最近的Green Hornet,他實在很適合演喜怒無常、雙重性格的August。男主角Jacob是Robert Pattinson˙˙˙我並不特別欣賞他,第一次看到他是Harry Potter電影裏被Lord Voldemort 殺死的Cedric Diggory,沒什麼表現;接下來他就因為演那個Twilight系列的吸血鬼而聲名大噪,這一系列小女生愛看的書和電影我是沒去碰,看了他的白臉造型也實在提不起勁啊,不過憑良心說他在Water for Elephants的造型似乎還蠻符合書中的Jacob,所以我暫且保留含蓄的態度,看了電影再來評論。至於Reese Whitherspoon,我覺得她的外型與演技可塑性很強,飾演Marlena我樂見其成。
Water for Elephants精采絕倫,我誠心推薦的一本書,也很建議看電影之前先把書看過一遍,應該更有收穫。
The Elephant Keeper / Christopher Nicholson(找不到中文譯名)看完了Water for Elephants,意猶未盡之餘,又去找了這本與大象有關的書來看。
整本故事發生在18世紀後期的英國,主角Tom是當時的勞動階層,剛開始在Lord Harrington的莊園工作,主人在Bristol大船進港後買下了兩隻小象,於是開始了Tom成為象伕的生涯。
這本書的發展也很奇特,依據地點與時間,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是Tom在Harrington莊園,與兩隻象:Tim和Jenny相識之後進而瞭解了大象的習性,並培養出深厚的感情。 這一段其實是Tom在下一個莊園(Bidborough)寫的日記,用過去式倒敘的闡述法,最後兩頭大象被迫分別賣出,Tom選擇了跟著母象Jenny到Bidborough的莊園。
第二段開始比較有戲劇性的發展,除了Tom和Jenny的朝夕相處,也多了許多莊園內的人物互動與變化,進而造成了Tom和Jenny必須再度遷移。
第三段是在Tom和Jenny輾轉被賣到倫敦的動物園,人與象在這個陌生冷漠的城市裏,懷念著鄉村的綠地與故友,而在藏汙納垢的倫敦,Tom也幾乎隨著沉淪。
老實說,我不是很喜歡這本書。首先,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作者是記者出身,還是因為故事是由半日記的敘述法,總覺得故事的寫法不夠流暢。其次,18世紀英國還有主僕階級制度,主角Tom是僕役,故事以他來闡述免不了會用比較屬於Tom的語言來描寫,多少有一些勉強,也少了華麗的文字。(這讓我想到1~2年前看的一本The Help/Kathryn Stockett,書中有很多章節是以黑僕為主格來說故事,一樣有語言的不同,但是那本書寫得就很好很流暢。)最後,從Tom和Jenny(在腦海中)很頻繁的對話開始,到Tom在倫敦明顯表現出近似人格分裂的行為,我覺得有點不知所云,或者應該說寫得有些曖昧不明。(要看人格分裂,還是Daniel Keyes的書比較過癮。)而全書的結尾很弱,可以說沒有結尾,我並不是說一定要有那種很明確的結尾(例如兇手是誰?她有沒有嫁給他?他是不是親生父親?這一種黑白分明的結局),而是本書的結局讓人很強烈懷疑是不是作者在最後決定“我不寫了!(丟筆)”或是“我不知道要寫什麼了˙˙˙”才會有的草率殘局。
雖然我個人不喜歡The Elephant Keeper,但它絕對不是本難看的書,就人與大象感情互動來說,這本書描述得很好,尤其在第二段Bidborough的莊園裏,更有很多扣人心弦的事件發生,算是有不少高潮的故事,只是整個來說,不對我的胃口唄。
以上,報告完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