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魁北克市的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因為是自由自在的徒步之旅。雖說沒有行程要趕,但路線圖還是有的,要把想看的東西以最經濟的流程一網打盡。格主我喜歡吹毛求疵的事不少,路線圖與流程圖是其中之一,做什麼、去哪裡,都得先有個圖表:大約幾點到哪裡做啥事˙˙˙也釵C印地圖,也釵s在腦海中。雖然年紀越大彈性也越大,未必會按表操課,但這圖還是一定要有的。本篇就隨著我們與當天大致相同的腳步一起走馬看花吧。
第一個目標是皇家廣場Place Royale(上圖,這是四張照片接的圖,我不會玩Photoshop,只會用很基本的自動接圖,所以角度與比例有點失真)。從遊輪走到皇家廣場之前,再度經過昨晚驚鴻一瞥的小巷Sous-le-Forte(下圖),巷子盡頭與小張伯倫Rue du Petit-Champlain交叉口,就是乘坐小纜車(funicular)的車站,給想輕鬆到上城區的遊客一個方便的選擇。
皇家廣場比較主要的兩個地標,就是聖母教堂(下圖左)以及法王路易14的上身像。這座教堂Notre-Dame-des-Victoires(應該要翻譯成“勝利之母”教堂)興建歷時36年於1723年竣工,但是在1975年英法交戰之際被英軍嚴重摧殘,直到1816年才又重整維修完畢。
就在皇家廣場西北角建築的側面(沿著Rue Notre Dame往北),就是在上一篇提到的篇幅佔約420平方公尺面積的大幅壁畫La Fresque des Québécois,用了巧妙的建築透視法,將畫中的景物隨著尺寸與角度前後分佈得很自然,壁畫雖不是古蹟(1999年),但是它上面刻畫的17位魁北克的歷史人物橫跨了將近400年的當地歷史。今天再經過一次,忍不住當起Waldo,玩個Where’s Waldo的遊戲。
壁畫所在的小空地,也不時有街頭藝人表演獻藝,而一旁的圍欄一樣有驚喜,平面的鐵欄杆,利用透視法讓視覺營造立體感。
繼續往北走,在Rue Sault-au-Matelot、Saint-Pierre,和Rue Saint-Paul這三條街的交會口,有一個開放的水池雕像,我所謂開放的意思就是水池是沒有圍起來的,就類似某些廣場會有開放的噴泉群讓小孩或童心未泯的大人穿梭在水中嬉戲。這雖不是噴水池,但巧妙的斜度讓水流源源不絕,雖然氣溫太低沒人戲水,但我喜歡的就是這種隨意簡單造景的公共環境,讓來往的市民不知覺地有了好心情(每年回台北也都可以看到新的一些大型公共藝術,就覺得很高興。)我沒看到這雕像的標示牌,不知道是否只是一位上市場的婦人,還是另有意義。
從這裡沿著Rue Saint-Paul往西走,或是跟我們一樣鑽進一條小巷弄Sous-le-Cap,就可以看到一條岔往上城區的石板路,這就是舊時魁北克市的北面城牆。魁北克市是北美州(墨西哥以北)唯一還保留有城牆的古蹟城市。沿著這條石板路上坡,就會進入上城區,也是魁北克市釵h重要景點的區域。
從這裡要進入上城區的中心,走Rue Sainte-Famille這條街(下圖)是最快最直接的。不過我們還是多拐了一個彎,繞進聖母大教堂旁的校區逛了一圈,再從Rue de Buade的東端出來。
順著這條街沿著教堂的側牆往西走,就會經過Rue du Tresor巷口(下圖),這是魁北克市的藝術街,跟蒙特婁的藝術街一樣窄小,兩邊都充滿了藝術家與他們的作品。
繼續走到Rue de Buade西端盡頭的市政府廣場,廣場的西邊就是魁北克市政府,東邊則是聖母院大教堂La Basilique Notre-Dame,教堂門口鐵柵欄外的水泥花台用了一些植生覆蓋起來,挺好看的。
看到教堂還是又忍不住要進去參觀一下。這座聖母院1647年興建,遭受了幾次的戰事與祝融之災,但每次仍然重新設計與修復,她在魁北克市應該是最金碧輝煌的教堂了吧,不過我只在舊區溜達,看了徒步之旅經過的三所大教堂而已。
走到這裡,阿力又喊餓,想吃上午茶,只好拐進很多商家的Rue Sainte-Anne,隨便找了一家餐廳進去。比較特別的是,點了一個可頌,還附贈了一小皿的水果,不過當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囉。
處處有藝術創作的魁北克市。下圖左:Rue des Jardins與Du Parloir交會街口;下圖右:Rue des Jardins一處民宅的入口處。
位於Rue des Jardins的三一教堂The Holy Trinity於1804年成立,是英國境外第一座聖公會教堂。裡面的裝潢清爽舒適,是我比較喜歡的教堂環境,當然啦,我也愛看富麗堂皇的教堂,但那純粹是欣賞雕刻建築為目的。
走進Du Parloir側街,是北美洲最早成立提供女性教育機會的烏蘇蘭修道院Couvent Ursulines,成立於1639年,裡面有博物館和教育中心。
從側街南邊走出來就是Rue Saint Louis大街,色彩繽紛,也有不少餐廳與商店。
穿過大街繼續走進另一條Rue Sainte-Ursule,這一上午的徒步之旅一直都是稍微上坡的狀態,果然回頭一看,街道的另一端跟本就已經隱沒到坡底了。
不過這裡還不是魁北克市的至高點,上篇提到過的魁北克城塞Citadelle de Quebec才是全市的最高處,畢竟是個軍事據點,必須居高臨下,可以將進港敵軍一覽無遺。
這是座目前仍由軍方使用中的城塞,所以必須參加導覽,我們也就自己在有限的範圍裡閒晃賞景。圖中的JE ME SOUVIENS是魁北克的徽銘(寫在盾徽之下),意思是法文的“我記得”,魁北克的車牌也有這句話。有很長一段時間大家對這句話很疑惑,原來這銘言還有第二部分,整句話的法文是“Je me souviens / Quen ne sous le lys / Je crois sous la rose”,翻成中文就大約是“永銘於心/生於百合/長於玫瑰”,大家也許還一頭霧水?再分享個小知識,法國國花是百合,英國是玫瑰,有看我上一篇魁北克的歷史的看倌們,應該就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了唄。
城塞面著河的東側有一條相當長的木板步道Promenade des Gouverneurs,從城塞的高度慢慢下降至上城區的一般高度(與芳提娜城堡飯店同一地平面)。走在步道上更可以飽覽聖羅倫斯河,下圖是我們搭乘的遊輪Celebrity Summit,我們在港口的第二天Cunard的Queen Mary (在Summit後面)以及MSC的Poetia(最後一艘)也進了魁北克市。照片因為前後景差讓Summit看起來很大艘,其實這三艘船噸位最大的是Queen Mary 2,Summit居次,最小的是Poetia。
連接著木板道階梯的底層,又是一條看不到盡頭的木板廣場,沿著城牆居高臨下視野奇佳,寬闊的廣場兩邊設有釵h長椅,內側還有個大草坪,夏季天氣溫暖時想必遊客如織,魁北克市的地標芳提娜城堡飯店Chateau Frontenac就在廣場旁。
1893年正式營業的芳提娜城堡,是由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CPR為了招攬遊客而興建的,同樣由CPR興建的高檔飯店還有同樣是城堡造型的班芙溫泉飯店Banff Spring Hotel和露薏絲湖飯店Chateau Lake Louise。雖然露薏絲湖飯店並不是城堡造型,不過卻是我唯一想入住的飯店,因為露薏絲湖整個地區的景觀實在太美了,我只在那裡匆匆遊覽了30分鐘(因為是去班芙與傑士波國家公園順路經過),至今念念不忘。再離題一下,說到城堡飯店,加拿大在維多利亞(溫哥華外的島)還有一個帝后城堡飯店The Empress,是加拿大太平洋輪船公司興建的,這一間和上述三間飯店目前都屬於同一個飯店集團(Fairmont)。這間帝后飯店我就住過,但實在沒什麼特別的感受,也因此不會特別想再嘗試城堡式的飯店,因為建築雖宏偉,但其實到裡面喝個high tea感受一下就夠了。
芳提娜城堡的北邊就是熱鬧滾滾的Place D’Armes廣場,因為這裡是魁北克市各熱門景點的中心點,儼然是個遊客集散處,而我們在魁北克必吃的四間候選餐廳之一,也在這廣場旁的Rue Sainte-Anne街上(下圖)。咦~有沒有很耳熟?嘿~這裡就是我們吃上午茶的同一條街,就說這廣場是中心點咩,我們的徒步之旅幾乎就是繞著這廣場外圍走一大圈囉。
我們選定的餐廳是Le Pain Beni,大家快做筆記,大推特推!餐廳內部跟上午茶去的地方一樣,都是走現代風,而且都很寬敞。我們在魁北克去的四家餐廳中(短暫快速的早餐不算,兩家在下城/舊港區的都很擁擠,在上城區的座位空間就很討喜。
阿力點的是鮭魚(下圖),他說很好吃,我雖沒試到但絕對很相信他的主屨雈i口,因為我點的主壑]實在讚到我根本沒空偷挖他的來吃。
我點的是海鮮捲(下圖),聽起來平淡無奇是唄?天啊~我咬下去的第一口就快流下感動的淚水!這絕對不同於一般的三明治捲,這是廚師投入百分之兩百的心力得到的結晶(有沒有這麼誇張啊˙˙˙)。說正經的,這海鮮捲好在哪裡?用料實在。海鮮包括煙燻鮭魚和蝦肉,紮紮實實地擠滿了整個三明治捲內,絕對不是用一堆醬料和生菜加上厚厚的捲餅隨便打發,滿滿的煙燻鮭魚味和蝦肉的口感,兩者都很新鮮相當有彈性,我敢大聲說這是我有史以來吃過的三明治捲的龍頭,而且是遙遙領先!
接下來,是最讓我喜極而泣的時刻,老實說我完全不記得阿力點了啥,甚至有沒有點甜點我也一片空白了,最重要的是我點了他們的烤布蕾,而他們做的烤布蕾跟我心裡對烤布蕾的要求,一˙模˙一˙樣!一˙百˙分!完˙美˙無˙瑕!容我解釋一下烤布蕾之於我的小故事。我第一次認識烤布蕾,是1999千禧年之前在法國的坎城Cannes,我對那餐廳的位置印象還很深刻,是在Le Vieux內港的西邊的人行道上,露空(有遮棚)的座位,在這裡我點了人生中第一次的烤布蕾,那時還請侍者說明了一下他們的Crème Brulee,雖然我有聽沒有懂(很懷疑他是在講法文還是法文腔很重的英文),這烤布蕾一吃乖乖不得了,人間美味啊,簡直比古柯鹼還令人上癮,從此不但愛上烤布蕾,在坎城吃到的烤布蕾也無形中變成了我的烤布蕾最高指標。自此每到餐廳有烤布蕾的選擇,幾乎從不放過,有的平淡無奇,有的可圈可點,甚至也有難以下嚥的烤布蕾,但就是沒有能讓我重拾那份感動的烤布蕾。沒想到,12年後在魁北克市上城的Pain Beni,又將我帶回坎城港邊的餐廳裡。
上午的徒步之旅就讓這完美的烤布蕾劃下句點,下一篇繼續下午的行程,免得照片過多篇幅太長。
2011 美加東遊輪 系列彙整如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