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一位朋友看了電影,淚痕滿頰地散場,之後對我們說『非看不可』,我搖搖頭不置可否。並不是我先入為主斷定電影拍得差,而是原著的文字對我造成的澎湃已經太大。

要推薦閱讀之前,得先簡單介紹一下美籍阿富汗裔的作者胡賽尼(Khaled Hosseini)。胡賽尼成年之前的歲月幾乎可以三年為一期:出生於卡布爾(Khabul)的胡賽尼5歲時因父親的外交職務舉家遷移至鄰國伊朗,8歲搬回阿富汗,11歲父親帶著家人到法國謀職,15歲則因阿富汗政局紛亂全家以政治庇護為由定居美國加州聖荷西。因童年地緣之故,卡布爾便成了胡賽尼小說的主要背景,也因此得以深入地瞭解描述。阿富汗的政權變動與戰火下的民不聊生,更是在胡賽尼筆下以一種‘C'est la vie’, 日子照樣要過的默然態度,娓娓道出。客居伊朗時期,胡賽尼家中也曾有一位哈札爾人幫忙做事,小時後的胡賽尼還曾教這位哈札爾人讀書識字,後來就成了書中主角之一的模版。另也因為胡賽尼母親的教職所塑造的書香環境,這兩本書中都經常引述波斯古典文學的詩詞與文人。

 

胡賽尼的第一本英文小說“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已經拍成電影上映。情節以兩位小男孩之間的關係為主貫穿全書,複雜的種族、主僕、與玩伴情誼引發一連串的人性正反兩面的掙扎,所有光明與黑暗的情感不斷地交錯糾葛。閱讀此書的讀者絕對是會充斥著各種思緒,胸中滿滿的情感隨著迫不及待翻開的頁面不斷湧出,內心因著書中人物的思想行為牽引起伏。我其實是有些抗拒這類感人肺胕賺人熱淚的煽情小說,我說它煽情並沒有負面的批評意味,這不同於一般肥皂劇的煽情,這是以最平凡溫和的寫實手法就能無意間引起的激動。我更不安的是,即使出現的情節是溫馨愉悅的,書中的伏筆卻總是不經意地提醒讀者,晦暗與醜惡仍在不遠處蠢蠢欲動。當然這也是為什麼它會令人不看完就無法放下的精采好書了。

 

就已經說了很排斥這種風雨欲來的心神不寧,我仍然失控地買下了胡賽尼隔了4年後的另一著作,於去年出版的“燦爛千陽”(A Thousand Splendid Suns)。一樣的時代與背景,不同的是這回是藉著兩位阿富汗女性的際遇,在婦女地位卑微的環境與戰火的摧殘下,闡述生命的無奈。此書並沒有如風箏一書如此鮮明的善惡贖罪的自我矛盾,但也許因為同樣身為女性,讀起來觸動了更深的感傷,還多了一份令人咬牙切齒的忿忿不平。燦爛千陽特殊之處,亦在於故事的鋪陳於兩位主角之間變換,從各自的成長背景與遭遇,到相識相惜的奮鬥求生,得以不同的主角個性而點看出細膩的觀點與心境。這本讓人不勝唏噓的書,也已被電影公司買下版權,不過是哥倫比亞而不是追風箏的夢工廠。

 
胡賽尼不只寫出了兩本動人的小說,我覺得更有意義的是他將阿富汗戰火下的難民真實化,對世人來說他們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頭條新聞,或草木皆兵的恐部份子。
 
推薦之餘,也要叮嚀還沒買書的朋友,(澳洲)Bloomsbury出版的風箏儘可能買單色封面的版本(如本文附圖)。我在坊間看到有另一本是兩位小男孩搭著肩的全彩封面,那一本的內文印刷不太好,看起來可能會比較吃力。
 
祝各位閱讀愉快。